贺州市林业局  > 林业资讯  > 林业动态

一个茶叶合作社的发展样本

设置字体大小:【 】 【打印】 【页面调色板  发布时间:2017-06-09


     漫山的茶树犹如一排排列队的士兵,昂首挺胸占据着整个山坡,翠绿的新芽儿,一片挨着一片,不留一点儿缝隙。近浓远淡的绿色,看着叫人舒服。
  2004年以前,昭平县走马镇西坪村合水屯的山头可不是这样的景象。"那时山上的树被砍了不少,光秃秃,露出了黄土。"西坪村党支部书记梁礼任说,村里没有产业支撑,有力气的村民只能出去打工,赚到的钱,寄回家里也仅仅够养家糊口。留在村里的老小,只能靠砍柴、卖红薯玉米,补贴家用。
  合水屯是一个286人的山区村屯,农业基础薄弱、交通不便,贫瘠的几亩田地,只能分散种植一些红薯、玉米、黄豆等普通作物,农民人均收入才1300多元。
  什么产业合适发展?又能让乡亲们赚钱?2004年西坪村委发动村民种植茶树。经过三年的发展,全村茶园面积达300亩。山头的茶树渐渐绿了,炒茶厂办起来了,茶叶销出去了,大家的收入也渐渐多起来了。
  "茶叶种得好,可还是感觉和心里的收入有差距。"村民林红家里九口人,经济负担大,是村里的贫困户。2004年她咬牙种下8亩茶园,几年的辛劳,有了回报。但细心的她发现自己精心管护的茶叶与别村的相比,品质不低,但却总难卖出好价格。
  "力量分散,不成规模,没有品牌,茶贩进来总是把价格压得很低。"村支书梁礼任一语道破缘由。
  茶农们也渐渐发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单打独斗,势单力薄,带来的收益并不明显。大家有了新的想法: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,做大规模,创立品牌,拿到定价权。
  2007年,昭平县合水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。合作社采取农民土地入股,由集体统一规划种植良种茶叶,然后发包给社员,按标准化种植的要求、统一施肥、统一生产管理,统一茶叶加工、统一产品销售。
  林红成为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积极分子。精于茶叶养护管理的她被推选为合作社茶园"管家",负责整个茶园的管理养护,成为合作社的骨干。这让她从原来的贫困户变成了屯里的致富能手。
  以"社"为团闯市场,大家尝到了甜头,收获了"1+1>2"的效果。茶叶基地通过有机茶认证,茶叶加工厂通过QS认证,注册了"思勤江"牌茶叶商标。
  2011年合水茶叶专业合作社被自治区评为"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"称号,"思勤江"牌系列茶叶在自治区"桂茶杯"比赛、昭平茶王赛等比赛中多次荣获特等奖、一等奖。
  合水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逐渐走上规模,拥有500多亩连片基地和一座年产干茶10万斤的茶叶加工厂,社员达102户,资产规模约1000万元,2015年社员人均茶叶单项收入8000多元。
  几年闯市场的经验,让屯里乡亲们的思想变得活跃起来。随着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,大家通过争取"一事一议"财政奖补资金和扶贫项目资金500多万元,完善基础设施,发展有机茶园观光游、乡村生态游和民宿体验,全力打造以"茶"和乡愁体验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产业。
  如今,合水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样本,在我市各个村屯正以各种形式复制发展着。目前我市的517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,10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,58家家庭农场,正以自己的发展样本,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大竞争之间的矛盾,带着农民脱了贫,走在致富路上。
(记者 何丹)

信息来源:贺州传媒网 | 责任编辑:贺州市林业局管理员